把写给家里的信寄出去,赵军又买了根冰棍,几口咬碎吞下,喃喃地说道:“这心里怎么就那么焦……也不知道卫民和刘娅他们到哪儿了……”宣传小队第一站是顺义的一个村。房屋低矮,有红砖房也有青砖房,整体都是灰蒙蒙的,村里的土路有着雨天留下的车辙印,牲畜粪便的味道老远就能闻到。大队部门口有几棵大树,郁郁葱葱的冠盖给了他们阴凉,风从远方吹来,到了这里好像也低了几度。一大早他们就开始忙活,把横幅拉起来。“北京高校联合文化医疗双下乡”。村里的热闹不多,这算是一个;这边还在搭台子的时候,就有人在围观看热闹了。“啥,有快板?”“有!还能免费看病呢。”“我不去!我没病!我这身体好好的!自古以来都是医不叩门,这送上门来的,我可不去。”“人家也没叩门,摊子就摆在大队部这,你爱去不去。”村里的干部帮忙找了几张桌子,医学院的同学便坐在桌子后面开始了问诊;北大这边的同学则在另外一边搭起了台子,孙东风的快板先上了。“话说有个蔡老三,这个人可不一般;每天想着当干部,可是眼睛不识字;上头派来扫盲班,他却连忙躲一边;看着别人识字苦,他自觉着享清福;祖祖辈辈都这样……”台下响起了哄笑声,许多人开始代入角色了,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。孙东风这边一开始,郑卫民终于可以松了口气。瞄了一眼医学院的桌子,同样围了很多人,王云芳和刘娅面前坐着一个老大娘,王云芳给量了血压,听了听心跳,又给摸了摸胸腹。“没啥毛病。”没人不喜欢听这句话,老大娘起了身,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:“我就知道我身体好!和你们说,今年割麦子的时候我还帮忙了呢。”其他人的面前也差不多是一样的状况,最多就是有个头疼脑热腹泻的,这都属于常见病,给开了几副药便好。跟着过来的记者不时拍几张照片,记录着第一天的活动。郑卫民没事的时候会跑到王云芳的身旁,装模作样地给她倒水。刘娅不时揶揄几句:“卫民,这水是开的么?”“开的,绝对开水!”“这大夏天的……”“哦,对对对,我放到壶里面自然凉好再过来。”不知怎的,郑卫民脑子里总是那句网络名言“多喝热水”。刘娅说道:“郑卫民同学,我看你好像有点上火,云芳,帮忙瞧瞧啊。”王云芳斜了刘娅一眼,对郑卫民说道:“坐一会儿。”刘娅抿嘴而笑。郑卫民嘴上说着不客气,但身体很诚实,一屁股就坐在了王云芳的对面。“等下有人来我就挪地方。”孙东风说完快板,也跑过来凑热闹。“哎,这么多女同学,我也只敢和你们聊天了。和你们聊天不怕,别人告到招娣那也说得明白,对吧卫民?”郑卫民对王云芳说道:“沈姐经常收拾他,你们说他欠不欠?”孙东风得意一笑:“反正现在招娣抓不到我。”他又很怀念在学校的日子了,这冷不丁一放假,他还真不适应。等到活动结束,会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回家小聚。王云芳说道:“卫民,亚文帮你找好地方了没?”“找好了,一个小院,略偏一些。等到活动结束,咱们一道去吃个饭。我给大家做菜。”孙东风高兴地说道:“卫民,得有酒啊!我吃了饭再走。正好高羽那个呆子也在,带你们认识一下。”